菌物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国际刊号:1672-6472
国内刊号:11-5180/Q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8238 人次
 
    本刊论文
EMO复合菌与MBR膜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医药中间体工业常规生化出水研究

  摘要:采用粉末活性炭作为EMO复合菌种的生长载体,用孔径为0.1μm微滤膜作为菌体的截留组件,研究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与MBR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对难降解废水处理的效果。实验表明:该工艺对常规生化出水的COD去除率可稳定达到80%以上,且出水基本无色。


  关键词:EMO复合菌;MBR反应器;组合工艺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4802


  1引言


  医药中间体生产废水由于含有大量大分子有机物、杂环类物质和毒性物质,经过常规生化处理工序后,可生化性变差(B/C<0.1),即使再加以相应物理化学方法,往往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目前较高标准的排水要求下,该类废水的处理问题已成为医药中间体行业发展的瓶颈。本研究使用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以活性炭作为载体,与MBR膜(微滤)组合工艺,通过考察EMO菌生长习性、活性炭粒径、截留膜的选择等因素,确定了最佳的处理工艺条件。


  2实验部分


  2.1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自行制作的两级SBR模拟生化反应器与微滤膜装置串联的方式进行。实验装置流程如图1所示。


  将常规生化后COD约1200mg/L,BOD5约30mg/L,pH值在6~9之间的废水,以2.5L/h的流量加入SBR1中,实验系统经溢流连续出水,SBR采用微孔曝气器曝气, DO维持在5 mg/L左右;反应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沉降比在15%~20%之间。实验连续进行4个月,每间隔7d左右取出水样进行分析一次,按照国标GB11914-89测定COD浓度,计算COD去除率。


  3结果与讨论


  3.1A实验


  将EMO菌驯化、负载在颗粒活性炭上,不采用MBR膜进行截留,COD去除率效果如图2所示。


  从实验情况来看,在前50d的运行中,菌种经过驯化,逐步适应生存环境,COD总去除率一直稳定上升,第3个月时可达到80%以上的去除率,100d后COD总去除率开始呈下降趋势,到120d后已下降至20%以下。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采用大颗粒活性炭难以保证载体处于流化状态,炭颗粒堆积现象严重,影响了废水与EMO菌间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传递,进而降低了微生物生长速率和COD去除效果;同时由于颗粒活性炭相互碰撞摩擦,破碎后难以及时沉淀,随出水排出时带走部分EMO菌,造成菌种流失。


  3.2B实验


  将EMO菌驯化、负载在粉末活性炭上,不采用MBR膜进行截留,COD去除率效果如图3所示。


  通过实验发现,前50d菌种经过驯化,逐步适应生存环境,COD去除率稳步上升,第50d左右的时间已达到80%以上,之后逐步下降并愈加强烈,到第120d后,COD去除率已降至20%以下。同时在前2个月时活性炭沉淀分离效果良好,进入第3个月后沉淀效果逐步变差,沉淀时间延长,而且出水显黑色。这说明菌种附着在活性炭上,活性炭粒径较小,颗粒经过连续长时间摩擦后,难以沉降分离,故排水时会带走活性炭,也会带走部分EMO菌,造成菌种流失,处理效果快速下降。


  4结论


  采用200目左右的粉末活性炭作为EMO复合菌种的生长载体,用孔径为0.1μm微滤膜作为菌体的截留组件,能够有效消除活性炭和EMO菌种流失现象。在B/C<0.1的情况下,COD去除率能够稳定保持在80%以上,且出水色度接近于零,处理效果较普通生化工艺有较大提升。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菌物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菌物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